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。本文整理了端午节手抄报的相关内容。欢迎阅读。
端午节手抄报
端午节起源的手写材料
据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记载,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宰相。他主张广纳贤才,富国强兵,力主联合抗秦,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。屈原贪得无厌,擅离职守,被赶出京城,流放到元、湘流域。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《离骚》、《田文》、《九歌》等不朽诗篇。,忧国忧民。它们独一无二,影响深远(因此,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)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入侵楚国京都。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,屈原伤心欲绝,但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国家。2000年10月,他写完代表作《怀沙》后,抱石跳入汨罗江,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。
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人民悲痛万分,纷纷涌向汨罗江,向屈原致敬。渔夫划着船,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把它们“扑通、扑通”地扔到河里,说鱼、龙、虾、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医生的身体了。人们纷纷效仿。一个老大夫拿来一坛雄黄酒,倒进河里,说要打晕龙和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,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大米,再用五颜六色的丝绸包裹,开发出褐色的种子。
每年十月初会有赛龙舟,吃粽子,喝雄黄酒的习俗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端午节习俗
1.龙舟比赛
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在中国南方非常流行。祭祀水神或龙神是古代越人比较早的祭祀活动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2.避祸之旅(古称“百病之旅”)
古代老北京有游泳避灾的习俗(古称“百病游泳”)。从明朝开始,老北京人就一直在农历五月的早晨去天坛,依靠神灵的力量避免中毒;下午,我们将去金鱼池,高梁河,满静或东源。
《晋史·礼记》上载:每年“五”、“中原”、“中原”九十三日,皇帝要举行祭天仪式。祭天之后,朝廷会玩骑马、打球、射柳。
3.杭·艾虎
在古代的端午节,用来驱邪的东西也被用作装饰品。在中国古代,老虎被视为神兽,一般认为它可以辟邪,保佑平安。越来越多的老虎被人们用来辟邪,尤其是在艾虎的端午节期间。艾虎是用艾绒制成的,或者剪成老虎的形状,用艾叶粘在一起,戴在发际线周围。这个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
- 2024-03-28 福州初中生选什么专业好
- 2024-03-28 福州初中生可以学什么专业
- 2024-03-28 福州初中生学什么专业比较好
- 2024-03-28 福州初中生上职高有什么专业
- 2024-03-28 福州初中生毕业有哪些专业